肿瘤患者成为感染高危人群主要涉及以下五类因素:(1)肿瘤相关因素;(2)放化疗、手术等治疗相关因素;(3)中性粒细胞减少等免疫缺陷因素;(4)营养不良等宿主因素;(5)医院环境暴露等环境与病原体因素。
为遏制细菌耐药性蔓延,促进精准用药、优化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5月21日感控科组织开展《微生物药敏报告解读》《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
药敏报告是临床感染治疗重要的参考依据,准确解读并有效利用药敏报告,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关键前提,有助于多学科协作与医疗质量提升、遏制抗生素滥用与耐药性蔓延。
此次培训特邀请西藏阜康医院微生物实验室羊红燕副主任检验师。
羊老师从两个层面进行讲解。一是《微生物标本正确采集及运送》,二是《微生物药敏报告的解读》。
《微生物标本正确采集及运送》主要从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的重要性、临床标本的分类、标本的运送、储存温度、标本送检的时间限制、各类标本的采集等方面进行讲解。
《微生物药敏报告的解读》则从药敏试验的目的及意义、药敏试验的方法、折点、药物的选择、药敏试验中、药敏试验相关概念解释、药敏试验结果的解释为大家进行分析。
第二场培训由肿瘤外科主管护师姚丽敏讲解《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实际操作)》。
由于肿瘤患者对置管(PICC、CVC、PORT)需求的增多,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风险增加。此次操作培训在前期理论知识培训基础上,通过规范置管操作,加强导管维护等系统性干预,有助于提升感染精准诊断能力,强化多学科协作,完善防控体系。这是"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具体实践,可有效降低感染率,直接改善患者预后,同时节约医疗资源。
通过本次培训交流,让医务人员深刻认识到了正确解读药敏结果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帮助了临床医生正确选择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医护人员对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为进一步加强肿瘤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